“英名昭后世 热血换新天”
近日,随着剧集《沉默的荣耀》热播,朱枫烈士塑像后的这句诗句,有了更具象的注解。
剧中,浙江宁波镇海籍烈士朱枫的鲜活形象,让这位曾“隐姓埋名”的红色特工,以“真名真迹”的模样,走进了更多人的记忆。
图为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位于镇海中学的朱枫烈士纪念楼。镇海中学 供图
1950年6月10日,朱枫就义前一瞬。冯亦同 供图
一剧热播:让朱枫走出档案
“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奶奶的故事,既亲切又心疼。”
近日,朱枫烈士的孙女朱容瑢在接受采访时,谈及《沉默的荣耀》中吴越饰演的朱枫,难掩激动。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海报,演员吴越在剧中饰演朱枫一角。宁波晚报 供图
这部以吴石、朱枫等烈士真实事迹为蓝本的剧集,开播即创下收视新高,其“九成以上人物真名真姓”的创作原则,让隐蔽战线的英雄不再是模糊的“群像符号”。
1949年10月,朱枫赴台前于香港留影。
“她不是天生的‘特工’,只是选择了以身赴险。”
朱容瑢说,剧里朱枫与家人告别时的不舍、执行任务时的机警,都与家中珍藏的书信内容高度契合。1949年9月,朱枫将儿子朱明送回北京时轻声许诺“我很快就回去了”;赴台前给丈夫朱晓光的信中,她又以“几个月后兄将以更愉快的心情与妹相见”,藏起虎穴凶险的真相。
虎穴送信:“走钢丝”完成任务 却在黎明前倒下 1949年11月27日,朱枫搭乘海轮抵达台湾基隆港,寄居在前夫的女儿女婿家中,以“探亲”之名周旋于国民党机要圈层。
朱枫题照诗手记赠爱人朱晓光(资料图)。冯亦同 供图
“她像走钢丝般完成任务,却在黎明前倒下。”
朱容瑢回忆,祖父朱晓光曾告诉她,朱枫本已接到“速回”指示,还托人给家人捎去“凤将于月内返里”的便条,可这七个字最终成了绝笔。
1950年1月,蔡孝乾叛变,台湾地下党组织遭受毁灭性打击,朱枫的身份暴露。
危急时刻,吴石冒险为她签发《特别通行证》,助她搭乘军用运输机逃往舟山,却仍于2月被捕。
1950年6月,朱枫、吴石等人在国民党的军事法庭(资料图)。冯亦同 供图
台湾马场町纪念公园(资料图)。冯亦同 供图
狱中,朱枫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甚至吞金明志,始终未吐露党的秘密。
1950年6月10日,台湾马场町阴云密布。下午4时30分,枪声连续响起,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烈士血洒台湾。
从1950年年初开始,由于叛徒出卖,前往台湾执行潜伏任务的1500名中共地下党员有1100人被逮捕处决,很多人连一个名字都没留下来!
从“无名”到“留名”:跨越 60 年的归乡与传承
多年来,朱枫女儿朱晓枫内心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寻找母亲遗骨,迎奉她归葬故里。经友人相助,她最终找到了母亲的骨灰。
2010年12月9日12时40分,台湾中国生命集团董事长刘添财胸前抱着一个白色桶状旅行袋,走进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的一间贵宾室。
早已守候在贵宾室的徐云初和丈夫李扬,以及几位民政干部和学者朋友都默默站起来。徐云初从刘添财手中接过那只白色旅行袋,用近乎耳语的声音说:“外婆,回家了。”
朱枫家属从刘添财手中接过烈士骨灰。
2010年12月9日那一天,已80岁高龄的朱晓枫并没有到北京迎接母亲的骨灰。但那一天,身在南京的她,心早已飞到首都机场那间小小的贵宾室中。
朱晓枫9岁就离开母亲投身“台少团”,与母亲聚少离多。在她的记忆中,与母亲最幸福的时光,就是1946年从“台少团”回到上海,与母亲朝夕相处的三个月。那三个月中,她们同吃、同住。她看着母亲忙碌于各种工作,闲暇时候她们则会去看看电影,逛逛公园。
她与母亲最后的分别是在1946年的夏天。在吴淞口,朱枫送女儿登上前往苏北解放区的船。
朱晓枫站在吴淞口一艘很小的船头上,向母亲挥手。能去解放区,她特别开心,母亲也是。她以为重逢就会在不远的将来,没想到与母亲再一次“团聚”的路,竟走了漫漫60年。
2013年,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朱枫的雕像与吴石、陈宝仓、聂曦并列,广场铭文“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正是她一生的写照。
如今,《沉默的荣耀》的热播,让这份传承有了新的载体。
“他们用生命践行的信仰,不该被遗忘。”正如剧集联合出品人陈奕雍所言,用真名讲述英雄故事,就是要让大众知道,隐蔽战线的英雄不是“符号”,而是有牵挂、有柔情,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以生命赴使命”的普通人。
当朱枫的名字被一次次念起,当她的故事被一遍遍讲述,这位姑娘用生命写就的“无名之诺”,终将在新时代的山河间,永远回响。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综合自中国新闻社、北京日报
编辑/廖芸卿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
致敬,转发
这是一条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