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看 瞧瞧看

重新解读5个聊斋故事,《聊斋:兰若寺》有哪些看点?

来源:网易   发布时间:2025-07-15   浏览次数:285


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keva 电影折射时代。

两年前,《长安三万里》用动画长卷让唐诗在银幕上苏醒;两年后,聚焦中国古典志怪的动画《聊斋:兰若寺》再次为传统文化传承开辟新路径。作为新文化系列第二部,《聊斋:兰若寺》以 "1 5" 的篇章式结构,让兰若寺这方小小天地,成为串联千年情思的时空容器。

不同于传统改编的大刀阔斧,《聊斋:兰若寺》对 400 余篇聊斋故事做了 "减法式精选"。用一条主线串联五个独立故事扎根兰若寺,让古树见证沧海桑田,书生与精怪的组合则成为时空线索。《崂山道士》的反讽寓言、《聂小倩》的民国新韵、《画皮》的宋画风骨,搭配《莲花公主》与《鲁公女》,在 152 分钟里平衡了观众的熟悉感与新鲜感。《聊斋:兰若寺》再次描绘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志怪图谱。

"1 5" 的篇章式结构之下,六位导演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巧妙地令毛毡的质朴、宋画的雅致、民国的写意和谐共存。从《崂山道士》的寓言哲思,到《莲花公主》的如梦似幻,再到《鲁公女》跨越生死的一诺千金,追光动画总裁于洲接受采访时谈到,《聊斋:兰若寺》的六个故事的情感,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沧海桑田又情脉相连 ,恰是中国文化最动人的底色。

于洲坦言,不想让国产动画成为观众 "昙花一现" 的记忆,而希望令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从光影中国找到共鸣。这种追求,与《长安三万里》让男女老少共品唐诗之美一脉相承。当传统文化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化作银幕上可感的光影、可触的情感,将直抵人心。


以下是万达电影与追光动画总裁兼《聊斋:兰若寺》监制于洲的对话:

记者:于老师您好,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聊斋:兰若寺》的亮点吗?

于洲:《聊斋:兰若寺》是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这部片子会让观众有机会去了解和喜欢上聊斋的故事。我们首次采取了1 5的篇章式结构,五个故事是独立的,但是有一条主线。一个“情”字以及一树一井把五个故事串起来了。美术风格上,《崂山道士》用的是毛毡风格,《画皮》用的是宋画风格,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看完片之后说,真希望《画皮》能够更长一些,因为觉得这种审美风格非常有魅力。

记者:这次是怎么想到用1 5的篇章式结构呈现聊斋的故事呢?

于洲:《聊斋志异》原著故事都比较短,一方面,我们不想进行很大的改编。另一方面,因为短故事都相对独立,如果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呈现出来的电影感可能会弱一些,所以自然地想到1 5的篇章式,五个故事都发生在同一个地方,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这是很中国的感受。我们的文化绵延几千年,一棵树就可能见证了几个时代的悲欢离合,所以后来有了一个书生加上两个精怪的组合。


记者:《聊斋:兰若寺》5个故事是基于什么考虑选取出来的呢?

于洲:聊斋故事有400多个。我们都看了一遍,最后精选了5个故事,是基于片长的考虑,不想让影片过长,最初设定在一百四五十分钟,最终定稿为152分钟,正片部分大约145分钟,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选的这5个故事,既希望观众有熟悉感,也能有新鲜感。有3个是大多数人熟知的,比如《崂山道士》《聂小倩》和《画皮》。有2个是对多数观众比较新鲜的,《莲花公主》和《鲁公女》。我们发现70后、80后甚至90后对《崂山道士》都有所了解,但大约在1995年后出生的人,很多都不知道这个故事,因为他们没看过1981年版的美影厂作品,《崂山道士》对某些观众而言是一个新故事。这也是传承的意义所在,一个经典故事时隔30年后被新一代人了解和喜爱。

记者:《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这样的排序蕴含了哪些巧思?

于洲:它们是由一个“情”字由浅入深地串起来了。《崂山道士》说不上情,是一个寓言故事。《莲花公主》蕴含了童真的美好,越往后,就是《聂小倩》的人鬼情、《画皮》的夫妻情和《鲁公女》的生死情,整部电影的感情是递进关系。以《鲁公女》作结尾,我相信会感动大家。

记者:像《小倩》和《画皮》这类题材可能拍过很多次了,这次创作是否会参考以往的经典呢?

于洲:肯定会这样的,关于聊斋题材都会去研究一下它的可取之处,当然我们一定要有一些不同。之前非常成功的《倩女幽魂》是一种经典了,那么这次小倩我们很大胆地把它放到了民国的乱世背景下,进行创新的尝试。当然,很多故事本身就来自《聊斋志异》,我们更多遵循原著小说的精髓,结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去创作,去挖掘一些打动人心的地方。


记者:《聊斋:兰若寺》分了6组导演拍摄,导演是如何在不同的分工之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呢?

于洲:这真的是聊斋经历的一个挑战。1 5的篇章式结构相当于6部电影。创作过程中,我们会议数量直接翻了好几倍,6个独立的故事都有不同的风格,同时又有一定的连贯性。所以我刚才讲到用一个情字去把它们串联起来。每一个篇章的导演都非常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部分,每个故事都有引言引到下一个故事,主线故事相对也比较轻松,这也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保持的风格。

记者:您认为《长安三万里》的成功对追光后续开发作品有哪些启示?《长安三万里》收获了18亿票房,对《聊斋:兰若寺》的市场表现有何期待?

于洲:近些年来,我们感受中国文化的复兴浪潮,年轻观众的文化自信是非常自然的,所以大家对于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文化,中国了不起的人物更感兴趣。我们是承继前人的文化宝藏了。我们希望能把唐诗这样一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文化基因以电影的方式,以能够打动人心的方式讲述出来,让男女老少都有非常大的共鸣。而且这些共鸣是不同的,不同年龄的人看《长安三万里》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观众会去看很多遍。几千年的文化宝藏是非常值得用动画电影做出来的,这也是我们还会去做《三国》和《水浒》的原因,《长安三万里》像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

当然对我们来讲,《长安三万里》已经是过去的成绩了,我们可以为之感到骄傲一下,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出更好的作品,《长安三万里》之后,包括“白蛇”系列、《聊斋:兰若寺》,还有后面的《三国第一部:争洛阳》和《水浒1:风雪山神庙》以及《朝花·夕拾》,我们已经排了很多计划,

追光的每一部电影我们都不会去做票房预测,因为票房是有点玄学的,有时候不太能预测。我们尽力把片子做到最好,上映之后就交给市场和观众了。希望今年暑期档能够有好的大盘,希望《聊斋:兰若寺》能有一个好的表现。


记者:动画电影的受众、市场、技术和题材都在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化。您如何看待这些变化,以及追光将如何适应这些变化?

于洲:动画电影现在还是一个上升期,现在受众更加广了。特别是今年《哪吒之魔童闹海》让很多不看动画电影的观众进了电影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未来我们也相信一定还会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公司,更多的作品不断出来,百花齐放,让大家会形成一个感知,国产动画电影还是有非常好的质量,并不是看了一部片子,觉得国产动画只是昙花一现。明年开始追光会保持一年两部的节奏,我们也希望看到其他的同行公司不断推出好的作品,让大家看国产动画变成一个习惯,暑假也好,寒假也好,春节也好,国庆也好,不断有好的作品提供给广大观众。

【点击往期回看】

THE END
657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登录账号
网站公告

这是一条公告